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教育教学>> 论文集锦>> 科任学科>>探 究 是 科 学 课 的 源 动 力

    探 究 是 科 学 课 的 源 动 力

    【文章摘要】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在小学阶段,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合作、教学目标、个人体会

     

    正文

    一、小学科学课现状分析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典型案例的设计与思考

       “比较水的多少”这一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对他们来说,比较液体多少是件感兴趣、又能做得到的事情。

    本节课教材从两个方面设计,首先是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给学生出示了3个大小、形状不同,并且装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并抓住儿童好奇心,以“3个瓶子发生争议”引出问题,让学生脑海出现“3个瓶子究竟哪瓶水多?”“你们小组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教学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进行比较。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和激发孩子们学科学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以科学探究方式经历提出问题──经历假设──制定方案──验证比较──整理事实──交流成果。其次,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并设计卡通动画课件,把抽象概念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是学生更好理解和正确使用量筒。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我评价”是展示学生素质发展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学生探究完毕,教师提出“谁能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你们小组谁表现最出色?”

    这节课中我以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三年级学生本身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探究引领整堂课

    科学学习本身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创设问题情景,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的信息量,既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引导他们学会了方法。把科学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课堂充满科学化、人文化、艺术化。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多元化评价、拓展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猜想“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和实验验证“3瓶水究竟那瓶水多,多多少?”上。我感到学生大胆猜想的确是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为后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判断结论奠定了基础。当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后,个个体验成功,人人充满欢乐,既亲历了探究的过程,又体会了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所以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是在“比较水的多少”环节吗?去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自主设计方案,自行探究?

    是在“表述水多多少”环节吗?严谨地指导学生使用“量筒”和“毫升”?

    是在“比较水的多少”和“表述多多少水”两个活动并重,让学生既能自主发挥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又能在活动中认识“水有一定体积”这一性质吗?

    是在通过亲历“自制测量工具解决生活问题”这一活动,经历人类发明量筒这种测量液体体积工具的过程吗?

    实际教学中发现,去思考哪个活动是重要活动,本身就存在问题。我们更多的要去关注学生需要什么?事实上,关于“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是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水平上的一个简单地实际问题,我们老师需要的是把活动科学化;而“用毫升去描述水的多少,使用量筒去测量水的多少,开始自觉地去关注水的体积”才是学生今天需要发展的,或者说是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产生新的发展需求。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给他们的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例如,要有机会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探究问题,鼓励他们从探究的过程中生发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教材中的内容也要允许师生选择,并充分考虑学校教学的实际进程,在课时安排上留有余地。

    上完试教的最大体会是:我到底影响着学生走向了哪里?

    四、教学目标设定要合理

    教学目标的不同,是因为教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学生发展定位的不同而引起的。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就势必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有不一样的侧重,不同的教学活动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就可能影响学生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的教学内容以小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从他们熟悉的具体事物中展开学习内容,并帮助他们逐步发展认识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性规律的能力。教材内容的组织,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以探究为核心,努力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整理数据”——“获取探究结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与人合作,进行收集证据,整理证据。在活动一开始,学生就对3只形状、大小且装水的多少也不一样的瓶子中的水的多少产生争论。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猜测,然后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实验,接着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实施,相互配合。最后进行比较具体多多少的实验,又是在上述方法中完成。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明白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明白实验的成功离不开与同学的协作,配合。整个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历探究。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讨论、甚至争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以及尊重事实,用事实验证假设猜测的科学态度。

    学习是学生本身的事,不能由他人施加与他,学生是自身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发现者和传输者。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是学生自己的学和做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提醒学生科学课的学习,更多的是活动,研究实验,所以不能一个人去做,要靠我们集体来研究学习。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选择

          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座位固定,小组实验、方案统一,实验材料统一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性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核定人数自由结成合作伙伴。推举一位学习好、乐于助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进行工作分配,协调组内成员的相互关系。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按照不同推测意见来分组,按不同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地进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而不是形式上的。

          另外为了营造宽松的合作氛围,充分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和发现。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已有的经验和感知,如学生对三瓶水的多少的推测以及按照推测进行实验获取的数据等环节,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是学生的引领人和伙伴。

    五、个人点滴体会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虽说只是一节研究课,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教学的开始时到最后,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充分展现了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当前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已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科学课就已经给我们提出要把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作为目标素养之一。这其中就包括乐于合作和交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他人。而这些能力都不可能在一节课或两节课的教学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训练,一系列的科学学习活动。尤其是参加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步形成。科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学会探究的本领,只有当孩子们从小就能够尝试着去合作与交流去探究,并且在合作与交流中得到了鼓励和承认,才能真正了解合作与交流的价值,从而获得了成功与自信。

        孩子们,老师一定会让你们成为真正的小科学家的!


    上一篇: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03-17 ]
    下一篇:尊重儿童的性别差异、构建个性化的美术课堂[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