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教育教学>> 论文集锦>> 科任学科>>谈剪纸的心育作用

    谈剪纸的心育作用

    内容提要:

    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美术的心育作用,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这就是说,美术还具有心育作用。而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分支剪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题词:要素、过程、结果、作用

     

     

    正文: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心育”为心理教育的简称,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心育与德、智、体、美、劳诸育并驾齐驱,同步发展,是教育整体工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子系统。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当今中学生约30%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当人把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固执称为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的五大不良心理。为此,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美术的心育作用,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小学生的心理是纯洁的、健康的,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这就是说,美术还具有心育作用。而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分支剪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剪纸又具有怎样的心育作用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剪纸作品、构成因素的心育作用。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人们发现美术作品及其构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人侵洞开了门户。”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人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尼罗河畔胡夫金字塔那宏伟的形体和三角形的稳定造型,曾给千百万埃及的奴隶造成巨大有心理震慑。剪纸作品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剪纸的题材内容有四类:第一:祈福纳祥,应节之兆,第二:婚姻爱情,生命繁衍第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第四:民族风情,传统习俗。这些题材内容被惯犯的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如窗花、刺绣、灯花喜庆纹样,门签等使人们的生活红红火火,气氛喜气洋洋。它最早流传于公廷及士大夫宅邸,深受仕女们的“宠爱”,到了唐朝和宋朝开始在民间的各种吉庆场合大为盛行。剪纸的内容是很有讲究的:吉祥图案寓意吉祥避邪;娃娃、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

    引导学生欣赏剪纸作品同时,还应让他们了解人们把那些形象赋予哪些愿望,采用了那些谐音。如人们常把石榴比作多子多福;牡丹比富贵,菊花比平安;龙凤比吉祥;鹤鹿比同春;鸳鸯比夫妻;松鹤桃比寿;梅兰竹菊比四季;麒麟比早生贵子;用鸡羊比吉祥,元宝和海棠比金玉满堂,喜鹊梅花席上眉梢,莲花和鲤鱼比连年有鱼等还有人们常把喜寿童话会剪在一起以庆祝某些喜事,在歌颂婚姻爱情的作品中,主要以鱼莲为主要形象创作作品,因为在远古时代,鱼代表男,莲代表女,笙代表生殖崇拜。所以就有了鱼戏莲鱼吻莲,莲生贵子娃娃坐莲等作品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对幸福的渴望心理,得到暂时的平衡。

    心理学家还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国人也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又叫赤帝,有火师之称,民间敬奉位神农大帝。早在汉朝,汉高祖刘邦称自己是天神“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从那时起,红色就成了人民崇尚的颜色。汉朝以后,我国各地崇尚红色的风俗习惯已基本趋向一致,并一直延续了下来。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一种具有强烈生命意义的色彩,它不仅是一种颜色,一个字符,它是约定俗成的许多东西:热情、吉庆、欢乐郭沫若曾说过:“自古神州原尚赤”,每一个中国人的红色情绪都是情感的凝聚。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夸张手法,即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二)剪纸作业过程的心育作用

    通过美术作业(或创作)过程,使许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疾病获得治疗、康复如初,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日屡有报道。其实,对少年儿童来说,美术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正是为他们设置了一种心理发展理想的环境和氛围。美术教师应注意通过美术作业完成过程的自主性、秩序性和诸多困难,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有条不紊踏实操作的习惯、勇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克服其依赖心理、浮躁焦虑心理和脆弱心理。

     

       剪纸作业的环境安静、专业致志,具有严格的条理秩序性,有利于协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剪纸作业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宜于在老师的引导下,敞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渲泄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要求控制自我,在独立完成剪纸作业中认识自我,久而久之,养成学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恰恰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剪纸作业过程,学生自我意识觉醒,自我心理形成,他们自然会摆脱长期以来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使其依赖心理逐步得到矫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除了自身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外,严重存在浮躁焦虑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课堂上坐不下来,而简直强烈的秩序性是治疗这类不良心理的良药。老师要严格按照程序要求,一丝不苟地强化作业辅导,克服焦虑心理,使学生能安静的坐下来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外,剪纸的剪的过程是学生艰苦细心的劳动过程,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例如,对理论理解的困难、技法的困难、粗枝大叶造成作业不佳的困难、缺乏良好习惯丢三拉四的困难、作业效果欠佳受到别人议论的困难等,要求学生完成一次作业,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增强抗挫折意识,矫正脆弱心理。

     

    (三)剪纸作业最后成功的心育作用。

     

        帮助学生使学生的剪纸作业获得最后的成功,这一点对心育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学生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碍和诸多心理问题,但教师在辅导学生剪纸作业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表扬他们作业中包括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强化他们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动力——自己的长处、或强项。创设完全舒适的心理环境,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说,有的学生构思大胆,想象奇特;有的学生制作精细,一丝不苟;有的学生虽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学生态度认真;有的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特创见……教师作业成绩评定中都应予以表扬。

     

        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把作业完成好,最后的成功,很重要。因为,它能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到,通过努力和奋斗,终于获得最后成功的愉快。使那些灰心失望的学生认识到“我也同样可以剪得好(或做得好)”,使他们萌发积极向上的心理需要,以培养进取心理,克服自卑心理。剪纸的工具简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作业很出效果,结果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剪纸活动的心育作用

     

        剪纸作业展览、竞赛、墙报、兴趣小组活动,校园美化等,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这些活动中,增多了学生交往的机会,协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得到极大扩充,同龄人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感情相结合,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心理、进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矫治固执心理、孤独心理、封闭心理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很强的心育作用,它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


    上一篇:尊重儿童的性别差异、构建个性化的美术课堂[ 03-17 ]
    下一篇: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体验[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