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教育教学>> 论文集锦>> 德育学科>>引导学生由“他律”攀向“自律”境界

    引导学生由“他律”攀向“自律”境界

    教育能否有效,关键在于教育能否使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任你或苦口婆心、或声色俱厉,有的学生就是听不进去;任你怎样反复告诫、严厉惩处,有的学生就是改不了自身的毛病;有的学生当面答应的是一回事,背着老师实际上做的又是一回事;在校内是一种表现,在校外是另一种表现;同样参加一项活动,有的学生受益颇多,有的学生则一无所获……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我感到束手无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的时候,学生的内部活力才能被启动,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由此推动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良好的素质。”基于上述认识,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于我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总是以“管、卡、压”的方式管束学生;只知提要求、树规矩,而不下去研究如何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是迫于教师的某种“威压”才去“按要求”做,毫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言。这样的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于是,我决定引导学生由“他律”攀向“自律”的境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树立自律意识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像照镜子那样是从别人那里发现自己。”就是说学生认识世界和评价自己品质的能力,是在集体生活中从他认识世界和认识别人的品质开始的,并逐步学会以别人为“镜子”来认识自己。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既关心又敏感。凡是受到集体舆论肯定和支持的行为可以促使学生加以巩固和发扬;凡是受到集体舆论指责与否定的行为会引起学生的羞愧感。 

    因此,我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集体组织、集体活动、集体舆论的力量,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和传统,使集体对每个学生产生最佳的影响。通过晨会、班会、队会、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把道德认识、信念寓各科教学、各项活动、日常生活之中,逐步使学生弄清楚道德界限,激起学生改善自己行为的愿望,明白应当怎样律己。

    首先,让学生明确自我教育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自我教育的意识。自我教育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自我教育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明确自我教育的意义,是达到自我教育成功的前提。
       
    我每接一个班,首先是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自我教育不仅对班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个体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班级整体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且能为班级的发展积聚巨大的驱动力,有利于班级整体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自我教育又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内驱力,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自我教育的意识,为开展自我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制订班级管理制度,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的。因此,每学期开学初,我结合班级实际,与班干部们一起,集思广益,制订好班级管理制度,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日查、周评、月结。做好事的、一周无违纪的、周比进步的,给予“红花”奖励。如:今年,我结合班上男生爱讲脏话,爱追逐、打闹、嘻笑,不尊重老师,不完成值日任务等情况,与班干部们一道制订出十多条班级管理细则,张贴在班级公告栏上,并附贴了一张由“他律”变“自律”的红花评比栏。每天由班长、值日生做好登记,周末对做好事的、一周无违纪的、进步的同学,奖一朵红花。尝试不久,班风有了明显好转,讲脏话的少了,追逐、打闹、嘻笑的收敛了,不完成值日任务的没有了,班上拾金不昧、热心助人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二、狠抓过程管理

    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要看过程,过程的体现是学生良好习惯形的轨迹。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讲的:“良好的素质内化要通过科学的教育过程来实现,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过程。没有科学的教育过程就没有科学的教育。”为此,我狠抓了教育过程的管理,坚持“五到位”:

    1、学章建制到位。组织同学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礼仪常规》;建立自己的班规、班约,以明确具体要求。

    2、组织工作到位。建立以班委会——课代表——小组长为主线的活动组织系统,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3、教育活动到位。坚持每天晨检制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联系实际召开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

    4、检查指导到位。平时班内由班主任、班委、小组长随时检查。每星期末进行小结,学月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5、评选表彰到位。每星期末初评,学月总评,按规定进行表彰。

    “五到位”的管理,保证了教育活动的全程优化。那么,我组织学生开展的四做活动,使学生人人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求每位学生在家做到不睡懒觉,按时刷牙、洗脸、整理房间,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在校保持课桌、教室清洁,制订一天学习、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同学的事情帮着做。在学习上优生帮助差生,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在工作上一般同学帮助班干部,共同搞好班级工作,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一人有难,八方支援。
      家庭的事情分担做。要求学生在家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集体的事情争着做。明确认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树立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关心集体比关心个人为重的思想,人人为集体做贡献,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三、强化养成教育

    人的习惯与自觉性密切相关。自觉,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能在他人的启发诱导之下,自愿去做某种事情;另一种是面对某种事情,无需他人的启发诱导,只要自己经过认真思考,或进行思想斗争之后便能自愿去做;第三种是既无需他人启发诱导,也无需自己进行思考或思想斗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做某种事情。这第三种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习惯”。具有良好道德习惯的人,必定是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也唯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而培养出这样的人,正是德育工作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所以,重视强化养成教育,注意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达到培养其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良好的习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还要明确,习惯是一种定势,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便极难改变,所以必须抓好起步。

    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努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广泛运用激发意志、鼓舞情绪的手段。如: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等,坚持完成自我教育计划。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教育的决心、信心,为学生创造舆论,并支持学生自我教育的一切行动,培养学生养成时时处处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慢慢学会从评价别人,逐步学会能独立地对自己进行评价。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完善自我,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我要求学生每晚睡前反思一天行为,周日反省一周行为,每月反省一月行为,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每月底班上开展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先个人作书面汇报,剖析自我,有哪些错误行为,哪些已经改正,哪些有待继续完善,并提出今后目标。俗话说:“旁观者清。”因此,开展了自我批评后,鼓励学生大胆指出别人的不足,使同学及时查漏补缺,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总结发言,对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有决心改正自己缺点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他们制定出更新更高的目标;对未能正视自己缺点的同学,给予委婉地批评,帮助其查漏补缺,作出调整,以便不断完善自己。实践证明,这种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使一些同学转变很大。

    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可以放松教育。相反,对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和指导,比起教育者直接教育要复杂得多,需要教育者具有更强的教育责任感和更高的教育艺术,付出更多精力。
       
    班级是一个小集体,对班里发生的事,我不是事事亲为,直接处理,而是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对于我班的有些科任教师,班上有些男同学对其不尊重,上课大声喧哗,故意捣乱,严重影响课堂秩序。针对这一现象,我没有直接批评不守纪律的学生,而是让班干部组织全体学生开会,讨论这样行不行,为什么?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不遵守课堂纪律是错误的,是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是害人害已,使大家都没有学好基础知识。这件事不仅教育了违纪的同学,而且提高了同学们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素质。

        引导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境界攀登,使之增强内驱力,提高自觉性,提高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确实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个有效途径。今后,我将继续研究,不断探索,为促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上一篇:让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充满阳光[ 03-17 ]
    下一篇:让“体验教育”绽放德育教育之花[ 03-17 ]